【明報】張欣宇:政府審批程序冗長 極有必要拆牆鬆綁
2022-08-12
今年1月,筆者當選立法會議員不久,就遇上一件「怪事」:一名小學校長向筆者求助,表示原定在學校附近港鐵站社區畫廊展出的學生畫作,突然收到港鐵通知,臨時被取消,且未能估計何時恢復。教師和小朋友們收到這個消息,都十分失望。
香港新方向|疫情後期香港藝術品市場面臨的區域競爭
2022-08-05
首先回到2019年的春季,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合計來自36個國家及地區的242間畫廊參展,同期在中環海濱舉辦的Art Central藝術展,合計來及22個國家的107間畫廊參展。拍賣市場方面,香港蘇富比2019年的春拍總成交額37.8億港幣,為歷史第二高,此外此季春拍香港佳士得總成交額25.5億港幣、保利香港總成交額9.39億港幣、中國嘉德(香港)總成交額3.73億港幣。展覽方面,除了國際頂級畫廊設在中環畢打行 、H Queen's空間的展覽,更有當代藝術家Kaws拉來37米長的巨型充氣雕塑亮相維多利亞港灣海面上。
GARY識條鐵|港鐵應在洗手間加裝動態感應器以免慘劇重演
2022-07-24
隨著科技推進和發展,現代鐵路管理中的大部分工作,都已經改為自動化運作。一名乘客可能搭車幾百次,也未必需要尋求鐵路公司的職員協助。而我常常記起一位前輩的教誨:「當乘客憂心忡忡找你時,這就是關鍵時刻(moment of truth)。」短短的十多秒到幾分鐘,職員 如何回應乘客的查詢、需求,以及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服務、支援等,決定了對方的問題究竟是得到解決,還是失望而去。
香港新方向|什麼樣的結果才真正回應市民所求?
2022-07-20
上星期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了對職業訓練局(職訓局)九龍東(茶果嶺)新校舍發展計劃撥款4.593億元,未來將會在觀塘優質海濱地段上,興建佔地42,000 平方米的新校舍。由於該計劃在原則,設計和技術上都存在重大的缺陷,因此在席議員中,包括張欣宇工程師在內的四位立法會議員投下反對票,另外也有五位議員投下棄權票。
投票結果已定,但是作為專業人士的我們仍然追問,這樣一份由跨部門準備,但是質量欠佳的發展計劃是怎樣拼湊出來的,背後又折射出哪些公共決策的問題。
香港創科發展何去何從?
2022-07-11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回歸 25 週年的一系列活動和參觀中,其中一站選擇科學園,戰略意義可見一斑,這也顯示出國家對於特區發展創科,創造就業的期盼,未來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的角色可謂至關重要。
過去幾年,特區政府在創科的投入增長顯著,高達 1,500億元,創新科技基金在 2020至2021年就提供了 48 億元的資助額,而本地研發的總開支也翻了幾倍,科研人員數目也高達三萬多人。但是,近年即使有這樣規模的資金投入和人才改善,創科業在香港經濟結構中的佔比仍未產生重大的改變。
香港新方向|7月1日那天習近平究竟說了什麼?
2022-07-03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香港回歸祖國 25 周年慶典暨第六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時,向廣大香港市民和一眾官員、議員和嘉賓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語重心長,闡述了「一國兩制」方針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同時也代表了國家和中國共產黨對香港前途的看法和信心。除了以「四點希望」高瞻遠矚地指導特區政府施政外,也帶出了相當重要的政治訊息。
解決交通擠塞 需全方位運輸研究及電子道路收費
2022-06-27
政府將於明年八月收回西隧專營權,計劃其後徵收三隧「擠塞徵費」,紓緩過海隧道擠塞。按照運房局6月17日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顯示,當局打算實施的擠塞徵費有三大原則,包括平衡收費水平、不同時段不同收費、以私家車為對象收擠塞徵費。局方認為,如果三隧收費水平相若,甚至統一,可鼓勵駕駛人士在適合的情況下使用西隧,節省額外行車時間,使整體道路網絡使用效率提高。
GARY識條鐵|貴廣高鐵出軌事件的分析和啟示
2022-06-13
貴州省榕江縣一列高鐵動車在本月4日遭遇到土石流引致出軌,事故造成列車司機不幸犧牲,亦有8名乘客受傷。根據掌握到的公開信息,今次事故與香港人比較熟悉的2021年台鐵太魯閣號事件性質上相似,表面成因均為有外物入侵路軌範圍,令到高速行駛列車在與外物發生碰撞後導致出軌;由系統及行車數據分析,在肇事車 (高鐵D2809) 駛入榕江站前15分鐘,曾有其他動車正常通過該路段,顯示是次泥石流入侵軌道事件確為突發性質。
穩步取消強積金對沖 退休制度改革不止步
2022-06-07
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只是完善退休保障制度漫漫征程的一小步,但這一步必須走穩走好。過去在推行強積金的整個過程中,充滿著退讓和妥協,而今日的香港政府必須有更多承擔,不應再事事妥協退縮、向資本傾斜,而應以民為本,在政策制定時以整體香港市民福祉為考慮。商界也不能只考慮自身的短期利益,更應該為香港的長遠利益負上相應的社會責任。
在平均壽命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新挑戰下,香港仍需進一步完善和改革現有的強積金和退休保障體系,由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擔責,讓問題不再留給下一代,讓香港老有所養,也讓年輕人看到未來的希望。
給行政長官當選人的信——讓我們慶幸留下來
2022-05-12
香港——這個曾經讓人神往的名字,卻在這些年歷盡風雨滄桑。有的人打包行囊遠走高飛,而更多的人躊躇不已,對未來的路滿心疑慮。作為一群留下來的人,我們從未想過捨棄這個家。但不得不承認,我們也曾對未來懷有一絲疑慮。畢竟,香港已經蹉跎了太久,久到讓人記不太清她過往的輝煌。
香港,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驕傲。從七十年代的經濟起飛百業興旺,到八、九十年代風靡全球華人社群的香港流行文化,在這片小小的土地裡,蘊含了旺盛的生命力。經典香港流行音樂和港產電影是她魅力的縮影,既有繁華都市的閃耀霓虹,又有市井生活的煙火氣息,既有兒女情長又有英雄豪氣。這座中西薈萃、古今交融的城市,有種獨立灑脫而不失浪漫的力量。與此同時,香港人敬業樂業、努力拼搏和樂觀向上的精神,白手興家的創業奇跡,在多年以後依然是一代人對這座城、這個家的共同回憶。
香港新方向|讓青年重燃希望、重拾願景
2022-05-05
我們懷念黃金時期的香港文化,不僅是想念那個充滿經典的時代,更是想念那個敬業、務實、拼搏向上的年代。對於香港的青年人來說,黃金時代不在背後,乃在面前。「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
雖然社會面臨種種問題,但是作為未來的主人,青年人註定要為這個城市書寫下屬於明日的經典。如何為青年人創造發展的空間,需要政府、社會和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
香港新方向|土地發展要讓香港市民活得有尊嚴
2022-04-30
香港本不缺土地。根據統計,光是新界就有2600公頃荒廢農地有待利用。香港土地問題的癥結,在於複雜漫長的規劃程序、各自為政的政府部門和缺乏徹底解決問題的決心。只有建立新的土地發展統籌機制,改革現有土地房屋發展制度和流程,以最有效率和魄力的方式儘快建立足夠的公共土地儲備,讓土地發展主導權重新回歸到政府手中,方能實現廣大民眾的居住正義。
城際直通車或停運 張欣宇放工搭東鐵:要買新車提升運載力
2022-04-28
香港新方向立法會新界北議員、曾在港鐵任職的張欣宇,周二(26日)下班搭東鐵回家,視察交通情況。他表示,東鐵需要購買更多新車提升運力。
香港新方向|政府管治大改革
2022-04-27
民心思變,民心求治。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我們認為下一任特首應把推動管治改革、提升治理水平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充分認識到政府管治中存在的問題,大刀闊斧、深度改革,才能讓所有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看到香港發展的方向,看到未來的希望。
香港新方向|優質出行可以三贏
2022-04-20
優質出行,是優質民生的重要一環。一個「有為政府」應當充分理解市民的需求,並以民生為重,積極求變。但政府一直以來,顯然不願真正觸及改革政策方面的落後方面,綁手綁腳,甚至將屬經濟民生的治理問題,「推卸」給司法機構去處理,仿佛提高了罰則,就可以假裝看到不到網約車市場繼續存在的事實。結果令香港在網約車上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世界各大城市和內地,同時亦加劇了不同持份者之間的矛盾。
香港新方向關於香港當前疫情防控的六項建議
2022-03-01
本港疫情大爆發,2月27日報告新增26,026宗確診,過去24小時,已經有83名病人離世,年齡由19歲至100歲。
疫情不只是一串數字,它是鮮活的生命,他們是父母、子女、家人和朋友。如果把數字還原為具體的個人,那麼每一個死去的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抗疫究竟是否已陷入絕境?究竟還有什麼辦法,能儘量控制疫情繼續惡化?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有以下建議:
疫情 | 香港疫情數據模型:令人擔憂的死亡人數預測
2022-02-28
如果我們不能接受未來兩個月內數以千計的香港人失去生命,那麼應該採取更嚴厲的社交隔離措施,降低感染總人數,將會是唯一的選擇。
「生命至上」是應有之義 南大門不能失守
2022-02-17
隨著香港疫情持續惡化,確診數字從單日幾百迅速擴大到幾千,累計已破萬,還有更多且大量未曾檢測的隱形患者在社區流動,愈來愈多不願見到的悲劇也開始發生:
2月12日,一位4歲確診男童送院不治;
2月15日,一位3歲確診兒童不幸離開;
體弱或有長期病患的長者,陸續傳出不幸離世的消息。
怎麼辦,難道只能囿於現狀嗎?
疫情|躺平不是出路 積極防疫方能自救
2022-02-11
社會各界人士在過去幾星期也不停提出不少有助清零的建議。政府一直不積極反應及採用。直到現時確診過千宗這些建議是否已不適用?我們以及不少醫學專家都認為時至今日如政府不立刻採取壓抑疫情措施,不盡力找確診個案進行隔離,以香港現時的疫苗接種率,允其最高危群組的長者疫苗接種率,直至接種率提升到合理水平之前,香港的醫療系統將面臨重大崩潰危機。
香港不應該向疫情投降
2022-02-10
立法會新界北議員、香港新方向執委張欣宇並不認同這種「躺平」的主張,因為其本質就是「投降主義」,根本無助解決問題。他建議當局考慮採取「封城」級別的限制措施以減慢病毒傳播速度,並且儘快進行強制性「全民檢測」,同時實現「安心出行」的實名化和追蹤化以加強「疫苗通行證」的效能,而這三大手段缺一不可。
疫情|香港新方向倡強制全民檢測 稱可不必禁足
2022-02-05
香港新方向表示,科學界普遍認為Omicron傳染力極高,重症及死亡率亦高於流感。該黨指香港生活環境高度密集,老齡化的人口結構 ,重症醫療資源相對不足,以及疫苗注射率不高,因此香港現時並不具備與病毒共存的條件。
新華社專訪張欣宇:當下很多市民求變革、謀發展
2021-12-25
香港特區第七屆立法會新當選議員、「85後」政治新人張欣宇出生成長於內地,求學發展在香港。他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主張求真務實、解決問題的他能在地區直選中脫穎而出,反映出當下很多市民求變革、謀發展的心態。
香港新方向張欣宇出戰新界北——小人物,不甘心,求改變
2021-11-09
「我不甘心整天聽到『香港已死』或者『香港已經淪為三線城市』,我更加不甘心我們部份年輕人不再以香港為榮。面對這樣的前景,我就是不甘心!有人說不要搞政治,因為構想未來並不是小人物的責任,但我就是不信邪,我為何要假設我出來的話大家不會相信我、不願意給我機會?我相信我有能力令香港變好,我也相信總會有人願意相信像我這樣的小人物。」
減排低碳,香港責任須共擔|FT中文網專稿
2021-10-19
視速度和效率為經濟第一要義的香港,在綠色低碳的行動上,卻似乎步履蹣跚,港府必須讓全社會意識到這一代的責任和承擔。
施政報告有不同,落實需要KPI|FT中文網專稿
2021-10-11
香港新方向一貫倡議以KPI的方式將實現真問責,方能真正建立起「透明政府」和「執行力政府」,也才能真正促成有為管治和民主參與監督。
2021-09-30
香港新方向提出土地政策建議:由政府動用約3000億港元財政儲備,購買或回收新界約2600公頃荒廢農地作為公共土地儲備,解決香港長遠居住和產業發展升級問題。
在律師會理事會改選中重建信任
2021-08-23
背景:香港律師會理事會將於八月二十四日進行改選,屆時律師會所有普通會員將通過一人一票的形式選出五名理事。香港新方向法律專業關注組呼籲所有候選人,以律師行業整體利益為重,摒棄以政治立場吸引選票的選舉策略,切勿將律師會變質成為表達政治訴求的平台。我們亦相信,律師同仁們有足夠智慧,可以做出更理性、更務實、足以重建「信任」的選擇,從而保留香港律師會百年基業。
樓宇復修「升級版」:產業轉型新機遇
2021-08-12
【背景】《巴黎協定》已於2016年11月4日生效,並適用於香港。有鑒及此,政府已在2017年1月推出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目標在2030年前將碳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降低65%至70%。政府與商界主要持份者近年來在「4T」 (訂立目標、制定時間表、開放透明及共同參與)框架下合作,可見的成果主要在商業和政府樓宇的節能改造、以及新落成的住宅中綠色建築比率有顯著提升。
碳達峰 碳中和 | 一次針鋒相對的會議
2021-08-11
【背景】二零二一年八月三日,團結香港基金和香港科技大學聯合主辦「中華大講堂」,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速綠色低碳經濟轉型及創新」為主題,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筆者全程旁聽本次會議,深深感受到,要達致全球「碳達峰,碳中和」,各國攜手前行,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倡議香港免費轉播2021全運會-更快、更高、更强、更團結
2021-08-08
東京奧運已經落幕,本港三間免費電視台,TVB、ViuTV、香港開電視,以及兩間收費電視台有線電視、Now TV,以全程直播的方式讓我們共享這體育盛事。這場在疫情之下舉辦的奧運會,相信已給全世界人民留下深刻印象,而香港隊的拼搏精神和驕人戰績也在奧運歷史上留下屬於自己的勳章。
防內地如賊,放海外如篩,香港怎能如此抗疫
2021-08-05
Delta及其他變種病毒肆虐全球,不僅在歐亞非各洲各國以每日數十萬計的感染速度蔓延,連一向應對疫情反撲最為嚴格和高效的內地,在部分省份也出現了病毒擴散之勢,未能像以往一般,短時間內便實現清零。變種病毒威力不可小覷!
「手拉手」為基層做實事 彌合發展不均
2021-08-03
全國港澳研究會在本月16日主辦了「香港國安法實 施一周年回顧與展望」專題研討會,全國政協副主席、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會上提出對治港者管治能力的具體要求,其中筆者最注意的是當中以下兩點:「……三是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做為民愛民的愛國者。樹立市民至上的服務意識,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始終貼基層、接地氣。特別是要聚焦廣大市民關注的事,花大力氣採取務實有效的辦法加以解決,以施政業績取信於民。四是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做有感召力的愛國者。打破門戶之見,遇事多溝通、多交流、多諒解、多補台,在愛國愛港的旗幟下促成最廣泛的團結,在建設更美好的香港這一大目標下滙聚最強大的合力。」
夏主任明確提出,治港者需要團結各方面的力量,從而真正為基層做實事,就香港核心問題對症下藥。
美國醫院面對颶風洪水襲擊的故事
2021-07-22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河南經受的極端降雨災害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作為醫務人員,我們除了希望受災群眾安全,也對受災醫院的情況也尤為關心,並對他們遭受到的巨大損失感同身受。
在全球極端天氣頻發的背景下,作者搜尋總結近二十年美國醫院經受相似災害天氣的經驗和教訓。本文焦點并非在於形容美國的慘況,或歌頌美國的先進,而是從人類共同體角度出發,希望可以幫助各大放療中心學習歷史經驗,未雨綢繆,採取更多的措施來應對災害。
誰是香港人?——新政團「香港新 方向」:多元包容才是香港DNA
2021-07-21
近年來,香港成為了巨大的「標籤工廠」,將人粗暴地劃分為藍與黃,將事簡單地歸納為黑與白,社會陷入了二元對立思維之中,昔日以包容多元而著稱的國際都市黯然失色。在這樣的氛圍中,由五湖四海的專業青年組成的新生團體「香港新方向」,也被「新香港人」、「爭上位」、「離地」、「鬼」等標籤擊中。但在標籤之下,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想以怎樣的方式改變香港?又想為香港尋找怎樣的新方向?
給香港的信
2021-06-25
「香港」兩字從來不是別人的故事,她是我們生活的每一天。
這座城市需要重築身分認同,需要重建與國家的互信,需要重新找回國際都會的志氣。我們希望為此出力,我們能夠帶來改變,我們必須讓未來有所不同。
港漂對談.上|初來乍到 也曾是不安的「旁觀者」|HK01專訪
2021-06-18
慮及香港產業單一,生活成本高企,社會撕裂嚴重等問題,有些「港漂」選擇離開。但有部份「港漂」選擇留下,擔起解決問題的責任,成為香港社會的持份者。成立於2019年的「香港新方向」就聚集了這樣一群「港漂」。在網站首頁上,他們寫下「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為自己與香港美好明天而努力的香港人。」
《香港01》邀請「香港新方向」創始人及執委劉暢、會計及金融服務業召集人溫凡、教育專業召集人燕妮進行對談,討論如何實現從香港社會的「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身份轉變。
港漂對談.下|落地生根 我也是「香港人」|HK01專訪
2021-06-18
《香港01》邀請「香港新方向」創始人及執委劉暢、會計及金融服務業召集人溫凡、教育專業召集人燕妮進行對談,討論如何實現從香港社會的「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身份轉變。
劉暢 談到,初來香港時也曾因身處異鄉而嘗盡漂泊無依之感,在與港人的相處中找到溫暖,從而對港有了家的感覺。燕妮回憶起學生時代老師同學的善意,沖淡了她初來乍到的不適與彷徨。溫凡則說:「我來到這裡,就是這裡的人。」
重築世界人才高地 找回香港志氣|香港經濟日報專稿
2021-06-16
香港向來備受全球人才青睞,通過多年來不斷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收穫了大量的知識、經驗、機會以及財富;而本地人才與全球人才的互動之中,亦擴闊了國際視野,進一步提升本地競爭力,從而形成對本港社會發展有莫大裨益的良性循環。背靠內地廣闊市場,又擁有自由、開放、多元和法治的社會制度,以及尊重個人、恪守專業的城市精神,正是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能夠保持這種良性循環的制度優勢。
在經歷了社會動盪和新冠疫情的雙重衝擊,許多人對香港的前景迷茫,憂心忡忡。香港新方向則認為,只要香港自強自立,繼續發揮優勢,補足短板,仍然可以成為世界人才高地,找回香港志氣。
反修例見撕裂不滿政府 群組成員「組團」做事|明報專訪
2021-06-15
【明報專訊】「香港新方向」的成立,源自內地知名博主「兔主席」的微信群組,創辦人劉暢表示不認識兔主席,只是一些想法相近的群組成員,在2019年見香港形勢嚴峻、非常撕裂,亦對政府處理手法不滿和失望,決定組織「跨行業多元化政治團體」做些事。另一創辦人王宇表示,一開始只是建立地區互助群組,例如辦線下講座介紹香港選舉制度,籌集口罩予學生,後來組織漸漸「有機生長」。
香港新方向:無背景 無關中聯辦 自稱草根團體 「政策不分顏色」|明報專訪
2021-06-15
繼去年成立的「紫荊黨」,再有新政團冒起。中央3月在港舉行香港選舉制度的座談會,行事低調的組織「香港新方向」獲邀出席提意見;其網站羅列了不同政策倡議,如談政改「以家國情懷和國民身份認同為根基」。被問到政治光譜,2008年從內地來港的兩名創辦人劉暢和王宇在訪問中拒絕標籤,劉說「政策不分顏色」,形容「香港新方向」是「無資金、無資源、無背景」的「草根團體」,也不定位是智庫或政黨,又稱與中聯辦有接觸但無任何關係。至於會否參選,劉暢稱要根據屆時情况判斷,「邁出這步要有決心和各方面的情况配合」。
新冠肺炎|艱難清零,又人為製造新防疫漏洞?——三問特區政府|FT中文網專稿
2021-05-31
在本地接種率遠遠未達到免疫屏障的大環境下,港府對上市公司及金融機構高管做出大幅檢疫放寬,實在令人詫异。
保育政策——從擬清拆的佐敦三級歷史建築說起
2021-05-20
彌敦道戰前三級歷史建築面臨全幢清拆,新方向HK倡議,政府應果斷採取措施,重新檢討保育政策,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新方向HK—— 正在有機生長的「草根力量」|HK01專訪
2021-05-17
清新、務實、生命力——打開「新方向HK」的網頁,看到他們的文章,這些感覺便會撲面而來。這樣的觀感,或許也是他們的個性及態度。
這個無資金、無資源、無背景的「三無」團體,是由一群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生活在香港的人組成,於2019年10月創立,並在一年多的時間中迅速發展。其建設性的政策發言,逐漸出現於本港公眾視野之中,獲得不少關注。橫空出世的新方向HK究竟是一群怎樣的人?有着怎樣的志向抱負?
海外旅遊遙遙無期 還要獎勵公務員出遊?
2021-04-25
政府今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近2.46億元,獎勵逾4500名公務員及各自1名同行親友去旅行,2人同行最多獲資助近5.5萬元,可於疫情緩和後出發,獎金報銷限期延至明年3月底。
該計劃本是公務員慣常的獎勵制度之一,也并非一個「普惠」的政策,而是相當于「花紅」性質的獎勵,旨在獎勵過去兩年內表現突出的員工。獎勵比例并不算高,約爲1:40。但是,在此時此地此刻,香港仍處於抗疫的艱難階段、疫苗遠未普及、社會經濟短期內見不到復蘇的迹象,與此同時,海外旅遊遙遙無期,本地旅遊業更是深陷寒冬。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該政策的實際效果和實施方式都值得商榷。
簽證黑中介|續簽慎防誤墮法網 刑事律師有嘢講
2021-04-21
近期《香港01》報道有中介通過虛假材料為非永久居民提供人才簽證續簽服務。針對此事,新方向HK法律專業召集人、執業刑事律師王宇指出:根據《入境條例》(香港法例第115章)第42條,向入境處提交失實資料或作虛假陳述均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刑罰為14年。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上述條款是刑事罪行,將會引起刑事調查,一旦起訴,將會被移交刑事法庭審訊。
建築保育,連結歷史和未來
2021-4-17
建築保育所珍視的,從來都不單是構築物本身,還有它背後承載的歷史、記憶、文化和代代傳承。
香港是一座島,南來北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這裡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奮鬥耕耘,開創了一個又一個的大時代,也成為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而印刻著歲月傳奇的建築,正是我們這一代港人和先輩之間的紐帶;保育它們,就如同保育世代的傳承,保育香港的人情和價值。
超級殯葬城的前世今生——錯漏要認,有過要改
2021-04-10
位於沙嶺、距深圳羅湖只有幾百米距離的「超級殯葬城」成為最近的城中熱話。此次沙嶺殯葬城事件只是香港面對/將要面對的眾多複雜問題的一個例子和一個經驗教訓。香港的治理者們必須心存國之大者的格局,胸懷以民為本的情懷,才能跳出狹隘的本地和界別利益框框,以智慧凝聚共識,平衡香港的歷史包袱和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時代轉變,令民生和經濟齊頭向前推進。
新冠肺炎|病毒無分你我 防疫豈分證件?
2021-03-27
新方向HK完全認同,香港政府作為一個地方政府,在社會資源和財政支出的分配上應當優先照顧本地居民。因此,新方向HK呼籲港府,為所有持有探親簽證而目前居留在香港的港人直系親屬提供接種機會,並由其自行支付合理費用。新方向HK願意爲此提供一切援助。我們希望通過如此的自費安排,既能為此刻所有共同生活在香港的人群提供保障和防護,最終讓社會盡快 實現疫情清零和經濟重啟,同時也最大程度避免政治爭拗。
關於香港政制改革的看法和期望
2021-03-18
3月17日,香港新方向受邀參加中央政府在港舉行的座談會,有機會分享關於香港管治和未來發展的看法和期待。
香港新方向倡導良性競爭,有為管治,也相信中央對絕大部分港人仍抱有充分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正是「一國兩制」的前提,更是香港未來政治改革的基礎。香港亦將會循序漸進地實現符合基本法並有利於港人長遠福祉的民主選舉制度,最終實現良好管治和持續繁榮。
新冠肺炎|疫苗普及接種雖刻不容緩,單憑接種記錄通關卻絕不可行
2021-02-23
牛年伊始,香港在新冠疫苗接種上取得關鍵進展,首批100萬劑的科興疫苗已經抵港, 而100萬劑的BioNTech疫苗也將於數日内抵達。面對即將展開的疫苗接種,坊間出現了許多截然不同的聲音和意見。有人質疑個別款疫苗功效,有人則以私隱和政治陰謀為由拒打疫苗,也有人視疫苗為解決香港疫情的靈丹妙藥,最近更有政治團體提出,要求中央接受已接種疫苗的香港市民獲得免隔離通關往返内地。
封區檢測|港府抗疫漸尋正軌 眾志成城終能突破
2021-02-03
農曆牛年新年即將來到,新冠疫情肆虐香港也已經足足一年。回望抗疫成績,香港的表現在內地、港澳、台灣之中,最為遜色。港府的抗疫政策,從初期企圖「控制疫情在低水平並重啟經濟」的幻想破滅,到近期的「口號式清零」,總是無法完全控制疫情。眼睜睜看着一水之隔的深圳和澳門紛紛在大半年前已經徹底恢復社會經濟活動,加劇了許多仍在疫情中苦苦維持生計的市民心中苦悶。
直至最近,新措施的推出,尤其是「封區速測」,終於令人看到了打破本地疫情僵局的正面希望。
「國際政治鬥爭」下的香港法治——由DAVID PERRY被迫辭任說起
2021-01-24
【新聞背景:2021年1月12日,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批准英國御用大律師David Perry代表律政司出任檢控官,而檢控案件則是黎智英、李柱銘等共9人涉嫌於2019年8月18日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案件將於2021年2月開庭。在2021年1月20日,也就是上述新聞發出的8日后,律政司發出聲明轉述Perry鑒於來自英國社會的壓力和批評,決定不再擔任該案的檢控官。】
「以民為本」是檢驗「愛國愛港」的根本標準
2020-12-23
1984年,鄧小平在會見鐘士元帶領的香港工商界訪京團時,對1997年香港回歸後的憲制設計,提出了原則性的論述。其中,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八個字精要地提煉了整個憲制的基礎。而關於「港人治港」,鄧公則明確提出了治港者要以「愛國」為前提。從此,「愛國愛港」成為了一個令人耳熟能詳的治港者的通俗標準。
人大DQ|立法會新局——江湖從此無泛民?
2020-11-17
新方向HK早已研判,自去年反修例社運至今,傳統泛民的政治生命已告終結,目前仍在台前幕後活躍的人物,僅僅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罷了。不過,即便如此,當時也無人能想到泛民的正式落幕,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出現,更無從預測其具體的方式和路徑會是如此。傳統泛民由曾經當仁不讓的「大台」,逐漸走向「進退失據」,至今更是徹底從管治體系中「邊緣化」,可以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香港特區成立二十三年來,始終未能形成一套良好、高效、有為 的政治生態的一個縮影。
新冠肺炎|望家庭團圓不再望梅止渴——解讀內地回港免檢疫政策
2020-10-28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10月27日)會見傳媒時表示,政府下月會讓内地港人免除14天檢疫回港。
自2月8日起,所有内地入境香港人士實施14天的强制隔離,至今已九個月。這期間數以百萬計有跨境需要的家庭、個人,確實已對港府在恢復通關政策上「研究研究再研究,延期延期再延期」的風格感異常疲倦。這直接導致即使在特首發言後,許多朋友仍然是抱着將信將疑的態度, 更不敢依此計劃接下來的行程安排。
新方向HK仔細研究特首發言原文,並比對政府新聞網的用字,基本認為這項措施確實會在十一月初便開始落實。
新冠肺炎|「明年見」還是「快點見」? 理性解讀599C最新關口政策
2020-10-02
9月29日港府刊憲修訂了《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下稱599C),一時引發議論紛紛。一些解讀的焦點全部放在了599C有效期將延至2020年12月31日,並由此產生了絡繹不絕、群情激昂的「粵港澳,明年再見」。但仔細回看港府公告原文的內容和背景,卻不難發現此次刊憲非但不等於「明年見」,甚至還包括了一 個不失為跨越性的進步,讓粵港澳之間恢復有序通關,在法理上更靠近了一步。
新冠肺炎|防輸入仍存巨大漏洞 港府須及時檢視高危地區
2020-09-24
香港在7月初進入第三輪疫情爆發,全社會均在此輪疫情的襲擊下付出了慘痛代價。所幸第三輪爆發至今終於接近尾聲,平心而論,也確實可見香港特區政府在這次教訓中有所總結經驗,先後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香港版方艙醫院(亞博社區治療設施及臨時醫院);制定高風險地區清單及相應地加強控制措施;並推出「普及社區檢測計畫」,在原有的檢測渠道外,額外令近180萬香港居民得以接受免費的自願檢測,找出和截斷了多條隱形傳染鏈條。客觀來說,港府的種種措施,大大縮短了第三輪疫情持續時間。
香港UBER終極敗訴 科技創新原地踏步
2020-09-04
9月3日,終審法院裁定香港網約車服務「Uber」旗下司機非法載客取酬官司敗訴。24名Uber司機早前被裁定駕駛汽車載客取酬罪成,Uber司機其後就《道路交通條例》中「載客取酬」的定義,上訴至終審法院。終院這一判決,意味網約車服務可能要在香港畫上句號。
新冠肺炎|為什麼香港必須力爭「清零」?
2020-08-10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從7月初進入第三輪爆發以來已過去一個月,每日確診人數仍維持在近百人,確診總人數已突破4,000大關。香港特區政府從7月9日至8月初先後5次收緊防疫措施。然而,嚴厲的社交隔離措施雖有必要,但顯然不可長期持續。即使第三輪爆發可以如香港研究機構所預測的那般,在8月底逐步受控,但無論是民眾心理,還是社會經濟,均已經無法再承受類似規模的新一輪疫情衝擊。
新方向HK認為,港府必須放棄過去以「控制疫情在低水平」作為目標的抗疫策略,明確以「清零」作為抗疫目標,才是對香港整體最有利、最正確的選擇。
新冠肺炎|「疫情來自獲豁免人士?」—他們沒告訴你的是…
2020-07-30
近日,香港理工大學公佈了一項重要研究,通過病毒基因排序,基本確認了本港第三波疫情的源頭:其中兩條最嚴重傳播鏈的分別來自菲律賓輸入及哈薩克輸入。一時間,各種輿論,甚至包括港府和專家,都紛紛表達「本次疫情爆發源頭來自豁免群體輸入」。這個說法,雖然正確,但絕不準確,放在香港的語境,甚至充滿誤導性。
新冠肺炎|抗疫政治化害港 政府需要實事求是
2020-07-15
香港疫情從七月初開始急轉直下,甚至可以說瀕臨失控。短短的一個星期內已經新增284宗,當中本地案例多達223宗,無法追溯源頭的本地感染更是超過81宗。 此時此刻,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討論和認識兩個關鍵問題:其一,如何切斷本地目前的傳染鏈條,解燃眉之急;其二,如何阻截海外輸入,為社會恢復正常運轉奠定基礎。
新冠肺炎|疫情第三波 卸膊內地毫無根據 嚴守海外方可救港
2020-07-08
香港疫情再度亮起紅燈,昨日(7月7日)新增14宗確診,其中9宗本地案例,5宗不明源頭,遍布香港多區,涉及學校、餐廳、養老院等多個高危的場所。我們熟悉的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午也在記者會上直言,社區有隱形患者,有傳播鏈,有大爆發的可能。